11月15日,耐盐牧草评价与盐碱地改良技术现场观摩会在如东县洋口镇成功举办。会议聚焦重度盐碱地改良与牧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汇聚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与领导,共商技术路径,共谋产业发展。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英俊教授、全国畜牧总站正高级畜牧师闫敏、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凤翎教授,以及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林业局等单位的专家领导共同参会。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王冉、畜牧研究所主要负责人及如东县畜牧站站长等领导一同参加现场考察。
王冉会上指出,本次观摩会是深入贯彻国家“以种适地”战略、推进盐碱地后备耕地资源开发、践行大食物观的具体行动。她强调,江苏作为盐碱地资源大省,近年来我院在耐盐牧草育种、微生物肥料研发与盐碱地生态修复和利用等领域取得多项重要进展,希望以此次会议为纽带,深化产学研融合,在耐盐牧草品种选育和地力提升技术上协同发力,为江苏乃至全国盐碱地综合治理与利用贡献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方案”与“农科智慧”。
与会专家领导实地考察了如东县洋口镇盐碱试验地,现场观摩了耐盐牧草品种(系)展示及盐碱地改良技术示范,并对国家农业重大科技项目“狼尾草属新品系”进行了现场测产和评价。研讨环节,我院畜牧所草遗传育种与生态应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钟小仙研究员汇报了项目阶段性进展和当前面临的难点问题。张英俊和石凤翎对团队在中度耐盐、抗寒高产优质狼尾草和耐海水灌溉海滨雀稗新品种选育中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闫敏就海滨雀稗改良重度盐碱地和高价值利用模式凝练、复制和推广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专家团队围绕滨海盐碱草地建植和地力提升技术,给予了具体而富有针对性的建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